互聯網行業從2016年起已經有了很明顯的風向:流量入口已分割完畢,大環境趨于穩定,獲客成本不斷提高,這些都要求相關企業轉換商業模式,在具體執行上則是要告別簡單粗暴的增長手段(已經失效),進入基于數據的精細化運營。
十堰網站建設公司華想科技就從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,現在一個入金新用戶的獲客成本,已經達到了500~700 每人,小公司幾乎負擔不起,即便是大廠也需要讓這筆錢花得更有價值。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做的兩件事:一是提升投放獲客效率;二是開辟新的流量入口,通過傳播獲取新用戶。而這兩件事,都離不開紅包優惠券:前者是紅包優惠券策略的精準投放;后者則是場景+社交+新用戶轉化的病毒式營銷。同樣地,紅包優惠券也是目前所有線上交易最常用的手段(比如外賣平臺每天投放的紅包、電商的促銷滿減券等等)。
紅包已經是互聯網金融的基本運營手段
然而另一方面,紅包優惠券已經不再新鮮,對比前幾年的瘋狂補貼,現在的補貼力度也難以企及。對于現在的用戶,如何激活、如何轉化成了更難解決的問題。
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紅包優惠券進行獲客?十堰網站建設公司華想科技從微信紅包披露的信息里,總結出了如下6 條啟示。
啟示一:產品/活動設計兼顧場景+社交+轉化,三者缺一不可
場景是觸達用戶需求的現實通道,社交是二次傳播的最佳渠道,用戶轉化是臨門一腳,三者形成完美閉環。我們都知道,微信紅包最早的爆發是結合了春節發紅包的習俗,這個支付場景所有人都容易帶入,利用微信本身的關系鏈快速爆發,使得紅包有了病毒式傳播的可能,也因為其紅包優惠券的屬性直接促成交易。微信紅包課中提到:紅包優惠券幾乎適用于所有移動互聯網渠道的產品,無論是高頻剛需的成熟市場,還是快讀發展中的新興市場,培養用戶使用習慣的效果都很明顯。
餓了么“天降紅包”已經是常規活動
啟示二:貼近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:好奇心、娛樂性、易參與
確定了場景和社交的結合模式以后,在具體的產品/活動方案中該如何引導用戶參與?這里的啟示就是:貼近人性中最根本的需求。微信紅包在產品設計上,抓住了三個關鍵點:①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(“究竟我這次能搶到多少錢?”),1 分錢的差異也能獲取愉悅感;②極具娛樂性,把傳統的支付/轉賬交易包裝成一個拼手氣的游戲;③形式容易理解,操作簡單易用,紅包發放和參與搶錢的流暢都非常簡單流暢,才能在大眾人群中快速擴散。
很多電商/O2O平臺在娛樂性和易參與上都做得不錯(尤其是易參與,優惠券發得簡單粗暴),然而卻難以引起用戶的好奇心,無法吸引用戶參與;而許多互聯網金融平臺,經常推新出奇做一些活動,在好奇心和娛樂性下了功夫,然而游戲規則和頁面設計過于復雜,玩法難懂,同樣把用戶拒之門外。
啟示三:基于數據精準投放,匹配紅包優惠券類型
這一啟示其實涉及三個方面:①渠道用戶畫像;②紅包優惠券組合策略;③匹配模型。其中①的數據來源可以直接對渠道進行統計,②涉及到現有的補貼策略和成本考量,而③則需要從大量的歷史交易數據中提煉:不同類型的用戶在首次購買時,對于補貼金額、優惠券類型、優惠大禮包里的交易偏好。得出結論后,基于用戶畫像進行有針對性的補貼策略調整,提高獲客效率。
微信紅包官方提到:紅包優惠券的形式,對應用下載的轉化率為47.6%,其中男性的轉化率略高,19 歲以下年齡段轉化率略高,且在一線城市的轉化效果更好;金額方面,如果補貼達到10 元,在一線城市的轉化率會顯著提高;類型方面,無門檻的小額現金減免最受青睞,女性用戶對這一形式表現出更大熱情。這些信息對我們調整補貼匹配模型都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啟示四:全程提示,刺激用戶進入核心轉化流程
這個很好理解,對于一個交易平臺來說,用戶注冊只是新用戶轉化的第一步,用戶完成首筆交易才是更核心的考核指標。微信紅包課中提到,用戶領取紅包或優惠券以后,在促成交易前應當全程提示,刺激用戶進入完成首筆交易的核心轉化流程。
關于紅包優惠券的全程提示,目前印象最深的是網易考拉海淘??祭L栽谏唐妨斜眄?、商品詳情頁、購物車、下單支付全流程提示優惠券,體驗非常流暢(導致春節期間剁手了好幾千),非常值得借鑒。
啟示五:二次傳播需要互惠互利
希望通過用戶對紅包優惠券的二次分享后形成病毒營銷,就必須考核分享率。微信紅包課中對用戶不愿意分享紅包優惠券做了調研:排名最高的是原因是“不希望打擾到別人”,占調研用戶的90.4%;其次是“擔心給別人留下不好印象”,占53.5%;第三名是“優惠額度太小”,占46.7%。
從中可推斷出:如果想要提高紅包分享率,需要紅包對分享目標用戶具有實質性的意義,且補貼力度足夠吸引人——如果能滿足這兩個條件,分享者本身也不必擔心自己給別人留下不好印象了。
啟示六:找到對手完全不具備的能力,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
最后一個啟示非常重要,尤其是對于尋求突破、虎口奪食的中小平臺。目前市面上通過紅包優惠券的方式進行拉新的手段已經屢見不鮮,抄襲+優化提升或許在短時間內會帶來一點收益(當然,可能性更大的結果是完全沒有達到預期指標),但長期看對實現商業目標并不能提供更多幫助。對中小平臺來說,核心還是要找到自身獨有的優勢,結合上文中的其他要點,形成自己的組合拳,才能成為最后的贏家。